杨金仓,1929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行唐县,1945年参加八路军,1948年加入中国。参加了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、援越抗美战争。1979年转业到常德地区环境保护办公室,此后一直在环保系统工作至1990年离休。
我出生于河北省行唐县名布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,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属晋察冀边区,是中国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。十来岁时,日本兵在我们那里实行“三光政策”,杀人放火无恶不作,我心里恨呐!因为年龄小、不易暴露,我就经常给县城里的地下党同志跑腿送信。14岁时,我加入了青年抗日先锋队。16岁那年,我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——参加八路军,那时的想法很简单,就是赶走侵略者。
1951年6月,我所在的部队入朝参战。13个月里,我们歼灭了无数敌军,但也损失惨重,没有弹药就从敌人尸体上捡,扛红旗的班长倒下了,战士接着往上冲……很多细节我都记不得了,也不愿去回想。当时只有一个信念,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,我们的后辈就不用再打了!
1970年,我跟随部队到了常德,相继在常德县武装部、澧县武装部当了9年副政委。1979年,一大批人民脱下军装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,我也不甘落后,当年随之转业。
分配的时候也有故事。组织上征求我的意见,是回老家呢还是留在当地?我就带老伴和孩子们回河北走了一圈,要他们自己做决定。我的3个儿女都在常德长大,讲的都是常德话,对常德有很深厚的感情。我老伴说,常德环境好,又是鱼米之乡,吃饭的问题比较好解决,我们就一致决定在这里安了家。
当年12月,我被分配到常德地区环境保护办公室,当副主任。说来惭愧,我十来岁就参加革命,文化程度不高,认识的几个字bwin.必赢,,都是在部队里学的。初到单位,我哪里懂什么是环保,只知道要服从组织安排,后来才晓得,办里其他几位同志也多是半道调来的,对于如何开展环保工作,都没有什么章法。赶鸭子上架,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走上了环保之路。
解放前,常德经济发展缓慢,只有少数地方的一些个体工厂会排放一些废水、废气、废渣,危害甚小。上世纪60年代初,常德地区开始治理污染。70年代中期,工业发展越来越快,加上为了发展农业大量施用农药化肥,我们的大气、水体、土壤、生物普遍遭到污染,可那时候资金和治理手段都非常有限啊,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污染的速度。
工作开展起来,远比我想象中还困难得多。我们有同志开玩笑说:“环保办真是难搞办!”因为我们的工作不被群众理解,一些其他部门的人员对环保的认识也有很大偏差。在引进项目的时候,有人就主张:目前发展经济是首要的,环保方面的要求是不是可以适当降低一点。好像在他们的认识里,环保工作抓得紧一点,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。群众也普遍认为,吃饱肚子和这个环保是矛盾的。
我们环保办就一个主任,一个副主任,加上6个兵。虽说没经验,但我们肯学啊,除了吃饭睡觉就是钻进办公室搞学习,也会到石门、汉寿的几个水质监测点学着取样,到工厂去检查污水排放达不达标。
1981年7月,我被派往河北秦皇岛环境管理干部学校(现为河北环境工程学院)参加培训。一个班50多人,来自全国各地,住的是集体宿舍,吃饭是集体开餐,通通不要钱。这说明什么,国家在系统培养环保人才呀!那3个月里,国家环保办的专家来跟我们仔细地讲解什么是环保,究竟怎样搞环保。面对新知识,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在拼命地吸水,笔记都写了厚厚两大本。
培训回来后,我和同事们分享心得——开展环保工作要从抓思想认识开始,要不然真是寸步难行。大家统一了认识,干劲十足。比如在每年3月的“环保宣传月”,我们就重点办环保知识讲座、开报告会、放电影、办黑板报、贴标语,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还是有了一些提升。
你们见过10000多人集体上街搞卫生吗?那场景线年代初,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进城打工经商,又随着招待所、饭店、旅社等行业的发展,城镇生活垃圾猛增。为改变市容“脏乱差”的面貌,1982年3月,我们组织了10000多名青年突击队员在全市的汽车站、轮船码头、公共厕所、贸易市场和一些卫生死角进行卫生大扫除。大伙唱着“团结就是力量”,干得非常有劲。紧接着,政府就明文禁止任意使用水塘倾倒垃圾,并在东郊皇木关征用了一个2公顷的水塘bwin.必赢,,建成第一个垃圾填埋处理场,后来又相继建了几个。自此,市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,乱倒垃圾的现象大大减少。
当然有。我记得是1982年夏天,我接到任务——对索溪峪的自然环境进行考察,当时慈利县还属于常德地区管,张家界叫大庸县。我带着办公室3个人到了索溪峪的一个林场,连条路都没有,慈利县环保办的田初明带着我们走小路,一路上我看到几十丈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,深沟幽谷中的石峰一座连着一座,绵延一二十里,煞是壮观。沿途我拍了很多珍贵的自然风光照,后面都收录进我的一本影册中了。路过宝峰湖附近时,田初明指着一座石峰告诉我,那缝里本来有一棵长了好多年的大树,被人砍掉当柴烧了,实在可惜。
回来后,我立即写了《关于索溪峪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考察情况和建议》,提出这个景点有开发价值,要配齐人员,拨足资金,便于开发和管理,引起了省里的高度重视。当年10月,索溪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,我有幸成为见证者和参与者之一。第二年,壶瓶山也成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站,德山林场改名为德山公园,开放给市民游览。
我是1990年从常德市环境保护局离休的,那时候群众的环保意识已经强了不少。汉寿环保局就上报过一个事:有个体户捉到一只3公斤重的穿山甲,准备拿到市场上去卖,听说穿山甲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后,马上打消这个念头。恰巧当时有两个外地人路过,听说他有穿山甲,愿意高价买下,还对他说:“交给环保部门不仅得不到钱,还要追查责任,如果肯卖,我们愿出高价,保证不让你吃亏。”他不为所动,坚持把穿山甲送交到了当地环保局。
抱歉啊,人老了很多事情记不太清,也不知道我说的这些对你们有没有帮助。我50岁才成为一名环保“新兵”,后面的几十年也很关注常德的环保事业,看到局里每年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,是大好事。说到底,环境就是民生!
要问我生活在常德这些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那就是,常德的天更蓝了,水更清了,山更绿了,这是一代代环保人不懈努力的结果。环保不是一时的热情,而是持久的事业,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,久久为功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bwin.必赢,bwin.必赢,bwin.必赢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