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某知名大学公示的转专业信息显示,该校大一14名环境科学专业全部申请转出本专业,另有两名学生转入。学生用脚投票,能印证“生环化材”专业是“坑”吗?
被大家戏称的所谓“天坑专业”,一般指那些工科类、学习难度高、学业压力大、就业面窄、工作难找而且薪酬待遇低的专业。实际上这些专业高考录取分数也不算低,说白了就是读这个专业投入产出“性价比”不高。笔者本科也是环境工程专业,对所谓的这些“坑”有深切体会。
第一是学业压力大。有些学校的环境工程偏化工类专业,很多专业基础课如有机化学、分析化学等,课程难度高,课后作业量很大。此外还要学建工类的给排水、水利学等课程,每周课程排得很紧。
第二是就业面窄。如果能在生态环境部门及下属事业单位就业,对于大多数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算是比较理想的去处,但这些单位每年的岗位名额并不多。要么就是去一些监测公司、科研院所、企业从事污染防治和管理等。若是博士则有机会进高校做教师。但总体来看就业面不是很广。
第三是一线技术人员收入不高,而且工作环境不是很好。污染治理的用户主要是企业,一般都位于郊区或者工业园区,周边生活配套服务不太成熟。
其实,生态环境保护这个话题十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。从国家层面看,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就在上个月,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。bwin.必赢,这些大环境都是行业的利好,可为什么到了填报志愿或者择业时,就成了“天坑专业”呢?
笔者认为,可能是部分学生存在以下几种情况:一是不想吃苦只想轻松的浮躁心态。二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思路。三是只求稳定不求变化的惰性思维。比如,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相对稳定,跟当下不太景气的企业发展对比bwin必威体育官方网站,,成了学生和家长眼中的“铁饭碗”,所以考编制成了不少毕业生的首选。其实,不少看上去和环境专业离得较远的行业,也需要环境类专业人才,如会计师、审计师事务所,还有一些金融机构,这些机会都有待去开发尝试。
虽然现在环境类专业毕业生觉得就业难,但其实用人单位也感慨招不到合适的人,这反映出人才供需市场上还存在着错配现象。那么如何让环境类专业逆袭,摆脱传说中的“天坑专业”刻板印象呢?笔者有几点建议。
一是保持学习定力,bwin.必赢,打好专业基础。环境类学科专业基础课虽然比较枯燥,但都是打基础的课程。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学习,未来职业的拓展也就失去了底气和后劲。要以基础的不变来应对社会需求的万变,很多工作时用到的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学,只有基础打扎实了,工作中继续学习就会相对轻松很多bwin必威体育官方网站,,也更有可能进一步创新,在同等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。
二是强化学科交叉,完善复合知识结构。环境议题往往具有综合性、交叉性,比如应对气候变化、生物多样性保护,需要有理工、经管、法律等的综合知识储备才能更好胜任。大学期间,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外,可以选修、辅修或者线上学习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,让复合型知识背景成为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如果有环境类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,做环境政策法律研究或是从事环境新闻报道,相对比较容易上手且有可持续的后劲,竞争优势也会比较明显。生态环保产业是一个链条,涉及管理、服务、制造等环节,关联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领域,就业时不要仅盯着管理部门,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和相关领域还有很多发展机会,有真本事的复合型人才在目前就业市场上还是非常紧缺的。
三是积极投身实践,深入了解社会需求。读大学最终还是要就业的,而当下大学生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社会需求脱节。建议尽量多参加社会实践,比如找机会去污水处理厂实习,跟着环保工程师参与污水治理项目设计等;利用假期或者返乡的机会,深入乡村调研,为所学知识找到应用场景,识别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,认清自身知识短板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距离,培养提出问题、发现问题的能力,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,让自己与社会的连接更加紧密。